服務熱線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和島津制作所等團隊1月31日在英國科學雜志《自然》網絡版上發表研究成果,稱開發出了通過微量血液調查認知癥之一阿爾茨海默癥的原因物質是否積存在腦內的檢查手法。診病價格可能將變得便宜。在投入商用方面也存在課題,但未來或可用于發病前調查患病風險。
據日本媒體報道,阿爾茨海默癥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腦內的“β-淀粉樣蛋白”異常積存被視為原因之一。積存可能從發病的二三十年前開始,積存的人就算沒有癥狀,未來發病的可能性也會升高。
目前是通過大型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裝置(PET)或向腰部刺入長針抽取腦脊髓液調查是否積存,但費用高和患者負擔重成為了很大課題。
該團隊開發的檢查手法為,用被稱為抗體的蛋白質從0.5毫升的血液中分離“β-淀粉樣蛋白”相關物質,運用島津制作所高級研究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等人開發的質量分析技術展開調查。相關物質有三種,從量的占比可知“β-淀粉樣蛋白”是否積存。
包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和健康人群在內,以日本和澳大利亞的60歲至90歲男女總計232人為對象,使用該手法進行調查后發現,約90%與PET檢查結果一致。
該團隊稱從以前就持續開發,此次進行大規模研究后確認了能以高精確度判定。島津今后打算面向制藥公司和研究人員提供分析血液的服務。
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長柳澤勝彥表示:“未來若能治療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癥,這一手法也許可在高齡人士的診察中廣泛使用。”